我,88岁,想买套房

也许在“住”这个人生大事上,似乎从来跟年龄无关。

提及买房这件事,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应该是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或者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要操心的事。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买房大军”的行列。虽然他们已经进入人生尾声,原本应该岁月静好、安享晚年,但这些老人也仍会像自己的后辈那样,为一套理想的房子操心盘算、东奔西走。

也许在“住”这个人生大事上,似乎从来跟年龄无关。

01“给孩子少点负担吧。”

1993年,60岁的老马从北京的一所高校退休。与许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一样,忽然放松下来的他走下讲堂,开始寻找新的人生快乐。他终于有时间给妻子做顿饭,帮她料理花花草草。

其实刚退休那会儿,老马特别不适应,好在那时大孙子刚上幼儿园,每天的接送成为他的固定任务。老马还记得,那时他送孩子上幼儿园后,老伴就上街买菜,等他回来后做午饭,老两口1点多午休,醒来后老伴打开收音机边一边放着评剧,一边做家务;他则坐在书桌前,继续读书写作,直到被老伴催促去接孙子。这段岁月静好的日子成为老马最珍贵的回忆。

十年前,老伴的猝然离世一下子让他失去主心骨。在夫妻俩居住的不足60平米的老家属楼里,老马忽然就病倒了,儿子给他请过保姆照料,虽然身体逐渐好转起来,但老马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

几年前,小他20岁的妹妹来北京看望他。兄妹俩多年分隔两地,在家人的支持下,年过八旬的老马被接到老家青岛跟妹妹一家一起生活。两个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于是他们兄妹俩成为彼此最近的依靠。

与北京干燥的天气、繁忙的街道不同,作为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向来是老年人安居养老的首选之地。再加之有亲人在身旁照料,88岁高龄的老马认准青岛作为自己最后的养老归宿。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老马如今已88岁高龄,都说“人老先老腿”,这两年,老马新添了静脉曲张的毛病,这让他每走半个小时都要坐下来,把腿抬高,缓解肿胀。所以,走楼梯这种事对老马简直是噩梦。

由于妹妹在青岛的老房子没有电梯,为了方便照顾哥哥,她特意在外租了一个带电梯的房子。但租房养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思前想后,老马决定要在在青岛买个大一点的房子,这样不仅方便孩子们回青岛看望他们,也希望自己和妹妹可以住得稍微舒服一点。在盘了下家底之后,老马的预算也差不多出来了,首付180万以内。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腿脚也不利索但老马仍然思维清晰,接受新事物比同龄人快,电脑和互联网使用起来也非常娴熟。今年年中,他在网上联系上了居理买房网在青岛的咨询师,开始了自己的买房之路。

老马的需求很简单:面积大一点、环境好一点、有电梯。资金方面,老马自己有30万,其它的首付款子女会承担。另外,他和子女都没有购房资格,所以只能用妹妹的名义。

虽然需求明确,钱也不是问题,但看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案场的销售觉得他的预算和需求不匹配,就不是很上心。有时候看到中意的楼盘,老马向提出想去工地看看,对方都不太愿意带他去,全都是咨询师带着他去实地看,给他一遍遍讲。

“其实不是预算不够,只是不想再开口让子女出钱了。”老马说出了心里话。

“现在的社会竞争很大,孩子工作压力也重,给他们减少负担,这是我这辈子最后能做的。”在和咨询师聊天的时候,老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02“我怕有一天,楼都下不去了”

与老马不太一样,上海老太太梅阿姨想买房粹是因为听说自己住了50多年的老弄堂即将拆迁。

她太想走出去了。

在邻居眼中,年过六旬的梅阿姨的命运十分坎坷,早年丧偶的她,没能留下一儿半女在身边。而且,她腿脚患有先天性的麻痹症,每走几步都要喘气休息。过去的几十年,她都独自一人住在黄浦区长乐路的那个破旧的弄堂里。

上海的弄堂本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但梅阿姨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长长的巷子里,卫生间是公用的,而且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平时还凑合,但一到梅雨季,梅阿姨经常腿疼难忍,这时候去卫生间就成了一件痛苦且艰难的事,但梅阿姨就这样硬生生的熬了几十年。

无人照顾、腿脚不便,这样的人生际遇,放在一些人身上,想必可能会就此消沉下去,但梅阿姨一直对生活比较乐观。即便已近古稀,但梅阿姨依旧希望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一些。这不,在得知可能拆迁的消息后,梅阿姨就打算用拆迁款买个新房子。

至于对房子的样子,梅阿姨希望的很简单:有个独立卫生间,有个电梯。

年龄越来越大了,摸着黑、淋着雨跑公共卫生间的生活,梅阿姨觉得越来越吃力了。她怕有一天,她连楼梯都下不去了。

03“我妈都90多了,再不住好点没机会了。”

贵州的李奶奶今年90多岁,如果不出意外,在下一个生日之前,她就可以住进城区里有电梯的新房子。

这对看了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李奶奶来说,却也是人生第一次。

和梅阿姨一样,李奶奶家里之前也是遇到了拆迁。在女儿的建议和帮助下,李奶奶决定用自己的积蓄买一个城区里大一点的、带电梯的新房子。因为她想离女儿近一点,离医院也近一点。毕竟岁数在那摆着,难免毛病多,这样都好有个照应。

除了这些,李奶奶的女儿选房时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交房要快。

“老人等不起啊,90多岁了,虽说身体还硬朗,但也经常生病,我们这些老城区的二手房大多没电梯,符合要求的吧,价格又太高,我们就说看看新房,希望妈妈有生之年能有个宽敞的房间。”李奶奶的大女儿今年也快70岁了,她自己也是做奶奶和姥姥的人了,回忆起老母亲这几十年的居住环境,她有些自责。

据她讲述,小时候她和父母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五口挤在简陋的平房里。直到1995年,母亲单位看她家困难,给分配了楼房,他们一家才搬出去。但老房子户型窄、条件差,尤其是没电梯的弊病很快在母亲上了年岁之后成了大问题。

“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了,到这个岁数了,再不住好点我怕没机会了。”李奶奶的大女儿叹了一口气。

04有人欢喜,有人梦碎

老马的儿子知道老父亲还在为自己考虑,但他不愿父亲苦了自己。在得知父亲和姑姑都满意其中一个楼盘后,他和表兄妹商量,又凑出了30万帮助老人把首付敲定。最终,老马购入了一套118平米的三室一厅。签约当天,老马的妹妹给陪他们买房的居理买房网的咨询师送了一顶遮阳帽,表达感谢。

因为她觉得,现在肯花时间在老年人身上的年轻人,毕竟都不多了。

上海的梅阿姨终究还是没能有个带电梯的新房子。因为拆迁被搁置了。梅阿姨还是走不出这条破旧的弄堂。

对于一直耐心陪着她跑东跑西看房的小伙子,梅阿姨觉得很抱歉,因为她觉得耽误了人家带其他客户的机会。但同时又很感激。先不说那位年轻人没说一句怨言,她更记得有一次新盘的样板间在二楼,但是售楼处没有安装电梯,正当她在楼下手足无措的时候,陪同看房的这位居理买房上海咨询师二话不说弯下腰直接把她背上了楼。

虽然一辈子没有享过儿孙的福,但那一刻让她觉得仿佛有了儿子。

她在想,哪怕一辈子困在这条弄堂里,这世界也总会有很多好心人会关心照顾像她这样的独居老人吧。

在有限的预算下,符合李奶奶心愿的房源非常少。在居理咨询师的详细分析和建议下,经过反复比对,李奶奶的子女们锁定了老城区的一个新楼盘,没有精装、户型一般,但交通方便,能保证2021年底交房。

现在李奶奶的子女们都翘首企盼年底能让老人家住上新家。那不仅是他们的一份孝心,更是李奶奶一辈子的念想。

05追求幸福的权利,从来和年龄无关

美国学者K·M·迪特里克说,“人出生在各色家庭中,在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家,到了老年不管这些是否发生变化,每个人仍会有自己感觉中的家。”对于我国老年人来说,家的概念更为丰富。它不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从中获得安全与满足感的地方。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人,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

不管是老马、梅阿姨,还是李奶奶,他们无疑是无数“中国式”父母的缩影,也是亿万空巢老人的写照。他们年富力强时为家庭和子女日夜奔波,退休后主动承担照顾孙辈的重任,年老体弱后,自己又不愿成为子女的拖累,选择独自终老。他们一辈子都在围着孩子转,一辈子都在为孩子做出这样那样的牺牲。

或许这不应该是中国父母的宿命。

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老年人虽然已经“日薄西山”,但他们依旧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他们的愿望值得被关注,更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

毕竟,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

相关阅读
当天鹅到家提醒雇主,家政阿姨的简历别太“当真”?
天鹅到家投诉不断,网友:今年315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