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消费金融市场处于转型窗口期,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

从宏观局势来看,过去一年政策导向没有显著变化,但“共同富裕”、“绿色金融”等政策的深化,为消费金融在社会责任和服务意义上赋予更丰富内涵。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一年多来,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利率压降、监管趋严、外部环境风险凸显;另一方面,内部竞争加剧,出现“内卷压力”。为应对上述挑战,诸多业者正在积极探索拓宽赛道。

5月20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内外兼修,奏响消费金融新乐章》报告。结合对市场的研判,麦肯锡认为,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市场,麦肯锡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将在存量业务端、新型模式端和资本市场端迎来“三重升级”,相关机构应沿着“精耕细作”、“做宽赛道”以及“修炼内功”三大主题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动消金业务转型。

报告指出,从宏观局势来看,过去一年政策导向没有显著变化,但“共同富裕”、“绿色金融”等政策的深化,为消费金融在社会责任和服务意义上赋予更丰富内涵。相比单纯促进消费升级,消金行业还肩负起“普惠金融”责任,维度更宽。消费金融的战略意义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价值凸显。从监管态势来看,消费金融市场将向更加合规化、专业化、严格化方向发展,监管“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日益明显。从风险角度来看,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长,需引起业界充分警惕;但市场整体仍在稳健增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诺表示:“消费金融行业一方面需在合规化、专业化、严格化的道路上发展,另一方面,无形中也将肩负起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消费升级等多重社会责任。把握其中的平衡是这一行业稳健发展的前提。”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钟惠馨介绍:“基于对市场的观察,麦肯锡对消费金融市场保持稳健合规发展的观点不变,即,第一,消费金融市场仍将稳中有升;第二、市场增长逻辑发生结构性变化,竞合格局也将相应变化;第三、以个人经营贷为代表的‘小B’市场会成为消费金融机构深入探索中长期的潜在机遇。”

回顾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史以及对比美国等成熟市场的发展态势,麦肯锡认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三重升级”:

存量业务端,作战地图升级(Re-mapping):对客利率下行、利润压降带来业务模式和客户区间变化,消费金融企业需加强精益运营能力。未来,两大核心战场——低利率/低件均的“两低战场”与高件均+经营贷的“一高战场”,将成诸多领先业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新型模式端,价值分布升级(Re-distribution):市场将迎来业务模式重构和业者格局的重新布局——“交易层”科技主导业者技术溢出下探“服务层”和“技术层”,并以科技服务输出反哺“交易层”金融主导业者;消费金融价值链上涌现出“全能型”、“多元精品店型”、“专家型”玩家。

资本市场端,估值逻辑升级(Re-valuation):估值逻辑随战略选择演变,如部分消金业者从注重技术外溢和商业化的科技企业,转型为将金融和科技业务分离的新模式,其估值也存在上行空间。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吉翔介绍到:“在这些趋势下,致力于规模化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主导类业者和科技主导类业者应采取差异化应对手段:金融主导类业者建议打造端到端主动经营能力,包括线上获客、精细化运营、智能风控、敏捷组织交付等核心模块。科技主导类业者需要在利率压降的大环境下加速基于场景、数据、技术等优势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提升,加大对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视,同时对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升级。”

对于消费金融业者而言,可沿着三大主题,根据自身情况考虑九大破局之策,推动消金业务转型,抓住弯道超车的增长机遇。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总结道:“未来5年将是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关键转型期。银行、持牌消金、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纷纷入局,将在利润压降、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重塑市场格局。面对新的竞争态势,消费金融业者需平衡规模增长和盈利能力、孵化新增长引擎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这些既是挑战也是优秀企业进行弯道超车的契机。消费金融业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明确自身战略,通过精耕细作、做宽赛道、修炼内功这三大主题,立足长远,赢得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