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还没等来“拯救者”

深陷欠薪泥潭。

文|零态LT  张尧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欠薪”数月后,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终迎来转机。

5月初,一位柔宇员工对媒体透露,公司所欠工资都已于5月6日到账。一个月前,曾有柔宇员工爆料公司已几个月没发工资,传言称公司全员放假三个月。随后,柔宇辟谣称,并未全员放假,是谣言。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毕竟,柔宇曾一度被称为国产OLED屏幕的黑马企业,不仅掌握独创“柔性屏”技术、还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2020年,柔宇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柔宇已累积融资超过86亿元。

含着金钥匙出生,集万千资本宠爱,巅峰时期年会上发奔驰、奥迪、百万现金…如今却陷欠薪,资金链紧缺困局。

柔宇何以发展至此?

01、独董喊话“拯救柔宇”

柔宇创始热、科学家出身的刘自鸿,在管理公司方面,短板很明显,“对钱没有什么概念”。也正是由于对钱没有概念,导致柔宇财务状况出现危机。

根据招股书信息显示,柔宇研发支出高企。2017~2020年上半年,柔宇研发费用共18.2亿元,而总营收只有5.17亿元。

柔宇另一项巨额支出是建厂买设备。根据招股书,2017~2020年上半年,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支付现金累计达到了53.4亿元。截至2020年上班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62%。这也意味着柔宇成为一家重资产科技公司。科研和建厂巨额投资下,其产量却在业内掉队。

虽然资本不断输血,但连年亏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柔宇招股书数据,公司在2017~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31.95亿元。资金链如此紧张,一旦融资出现断层,公司势必深陷财务危机。

▲图:柔宇官微

从去年12月初开始,柔宇欠薪的消息开始在网上发酵,一位自称柔宇人力的员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发贴称,柔宇已拖欠近千人薪资半年,从保洁、保安到管理人员。再往前推3个月,去年9月份,部分柔宇科技员工工资就缩水四成。但公司对此并无解释,年底全员大会上,等来的是董事长的激情画饼。“新的融资会在2021年12月,或今年1、2月到位。”刘自鸿称。但目前来看,这笔资金依旧遥遥无期。

据相关报道称,截至2022年3月,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员工数已经从1800下降到700。在柔宇欠薪负面爆发后,向来在社交媒体活跃的刘自鸿选择沉默。反倒是柔宇独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频频喊话“拯救柔宇”。

她建议各级政府帮助柔宇解决资金短缺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列出柔宇6项主要研发成果,呼吁“珍惜从0到1的研发成果”,保持我国在柔型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但舆论走向却并不如刘姝威的意,有网友质疑柔宇从根本上来说是伪高科技,缺少使用场景。

02、光环宠儿何以至此

作为曾经的明星高科技企业,柔宇的光环多半来自“人生赢家”刘自鸿。

清华本硕,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IBM,履历可谓耀眼。2012年初,刘自鸿离开IBM,先后找到同为清华、斯坦福的校友余晓军和魏鹏,创立了柔宇。

三名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创始团队,吸引了不少资本关注。创办当年,柔宇就获得松禾资本和深创投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投资人徐小平曾因错过柔宇,而感叹道“心如刀绞”.

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吸纳融资近百亿,共计13轮,投资机构包括中信资本、深创投、IDG资本等。其中最大一单笔融资高达8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200亿元。2020年年底,柔宇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估值达到500亿元。

但招股书一出,柔宇资金缺口展露无疑。招股书中公司也声明称公司资金链紧张风险。2021年2月,柔宇主动终止上市进程。关于柔宇科技的亏损,在招股书里的解释是由于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所致。这意味着,柔宇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并没有得到市场和手机厂商的认可。

身披“世界顶级科学家团队”光环的柔宇,为何会走到现在?

▲图:柔宇官微

独董刘姝威发文中也曾提到原因一分为二,首先是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其次是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回归到创立柔宇的初心,刘自鸿和团队从来就不是奔着赚快钱来的。

事实上,刘自鸿曾经和财富自由擦肩而过。早在2014年,柔宇发布了全球最轻薄、可直接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彩色AMOLED柔性显示器,刷新了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这款显示器号称可以自由卷曲伸缩,厚度仅约0.01毫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

刘自鸿把这段设备测试发布到了网上,当天就有大企业向柔宇递出了3亿美金的收购合同,刘自鸿并没有签。事后回忆起来,刘自鸿曾坦言道,“如果当时签了,我们最开始的几个人,早就天天去马尔代夫晒太阳了。”

与资本热捧孑然相反,现在外界越来越看不懂柔宇了。

03、谁来拯救柔宇

2020年有媒体报道质疑“柔宇是不是一场忽悠”。

此前刘自鸿曾回应道,“早年间去找一些投资人,没听过这个技术,怀疑是不是忽悠的技术,其实挺正常。过几年你把东西做出来了,这种声音自然就没有了。”

自上市以来,柔宇一直在被市场质疑:从产品到量产,再到良品率过低、产能不足,再到缺少应用场景、卖不出去等,本质上,市场对柔宇的造血能力存在隐忧。

抛除高科技研发来说,多数人认为,柔宇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造血能力短板。柔宇采用是To B + To C的双战略,即面向C端市场生产全柔性屏打造的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又面向B端企业,为手机厂商进行供货。

两条腿并行双战略固然稳妥,但却因为在运营侧过于理想化,败给了现实。柔宇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国内手机厂商的认可,生产的硬件电子产品也由于品牌认知度过低而销量惨淡。事实上,褪去刘自鸿的科学家光环,大众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人知道柔宇是谁。

柔宇首次真正意义上走进大众视野是其发布的第一款FlexPai柔派折叠手机。不过,在柔宇推出折叠屏手机后不久,2019年初,小米总裁林斌宣布小米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同样声称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

随后双方就“全球第一款折叠手机”之争,掀起一场隔空骂战。

先是小米雷军在其公号发文,以公布双折叠屏手机为由,讲述了小米的创新之路。随后,柔宇副总裁樊俊超造朋友圈怒斥小米称,柔派手机才是颠覆性的创新,小米高管在撒谎,价值观有问题等言论。而刘自鸿也在微博直接开怼,表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这场骂战随着时间推移不了了之,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从市场认知度来看,小米要比柔宇更高。

而在抢占“折叠手机”的市场上,柔派手机可谓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图:柔宇官微

从B端来看,柔宇的主流研发是一项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刘自鸿曾在多个场合宣称,柔宇采用较为冷门的IGZO技术路线,主打ULT-NSSP(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而不是三星、京东方等国内外厂商均采用的LTPS(低温多晶硅)。

关于这项技术,一经推出,不少企业纷纷为其站台,柔宇的企业合作伙伴包括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路易威登、泸州老窖、格力电器等,但没有一家是主流手机生产商。

但主流手机生产市场并没有为其买单。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预计2022年全球柔性OLED产能分布图显示,三星柔性OLED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36%,而京东方则达到21%,维信诺为7%,TCL华星则为5%。其中,柔宇市占率则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柔宇主推的IGZO方案的成本确实会低一些,但能耗高、稳定性差,并且拖累良率。数据表明了一切,就2020年来看,柔宇科技的良率为65%,而相比之下,京东方的良率要高出20%。这也直接导致柔宇被一线手机厂商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

眼下,柔宇科技正深陷至暗时刻。关于柔宇如何自救?

目前,市场上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

【1】等待政府资金或外部融资入注;

【2】被其它公司收购;

【3】自救转型,寻找 B 端客户主动向手机厂商供应屏幕。

以柔宇目前的境遇来看,它还没等来拯救者。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