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B站的意外之喜

本质还是讲了一个好故事。

文|真故研究室 石雨菡

编辑|龚 正

1月1日,国创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B站悄然上线。在鲜有宣发的情况下,播出两天该片便收获超2000万的播放量,以“自来水”式的优质口碑迅速发酵全网。

《中国奇谭》的爆火,让B站有了些许安慰,但相信也给B站带来了更多启发。还是回归到内容行业一个亘古不变的主线:无论是诸如《三体》这样的经典大IP,还是《中国奇谭》这样的新国创,究竟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才是内容创作者最应该思考的。

01 总导演陈廖宇:追求中国特性和新生命的表达

“虽然才2023年第一天,但似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今年最佳国创动画。”有网友对《中国奇谭》如此评价。

《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和B站联合出品,共囊括八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集结十一位优秀动画导演。

根据介绍,《中国奇谭》在制作手法和美术风格上,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的现代技术,也包括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

图 |《中国奇谭》

截至目前,《中国奇谭》共吸引超8万人评分,豆瓣评分稳定在9.5,近八成的观众打出五星。有网友评价该片“屁镇迪士尼,脚踹皮克斯”。显然“动画祖师爷”美影厂的回归,再次掀起了观众对国创动画的期待。

《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坦言,尽管播出之前创作端内部对于影片质量一致认可,但作为一部风格化显著、并具有一定实验性质的短片集,播出后收获如此大规模的关注,是预料之外的事。

而谈到《中国奇谭》的创作契机,陈廖宇表示有三点。

首先,2022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作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代表者之一,美影厂在这一时间点需要更新的表达。

动画短片是美影厂的传统,《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动画短片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如今推出动画短片集也是继承传统、致敬经典的落地。

其次,陈廖宇认为,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当下国创动画市场不论创作、内容还是形态,都等待更多元、更大胆的表达,《中国奇谭》是这一目标导向的体现。

最后是展现国创动画新生命力的诉求。《中国奇谭》以短片集的形式,引入了十一位创作者力量,不但尊重每位导演的创作风格,并给予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这一点上,作为动画导演前辈的陈廖宇化身牵头人和老师,并形成一套自有的选人方法论:根据每一作品的创作技术、美术风格等需求逆推选人标准,实现作品“八影八面”;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有一定创作积累和热情,但缺乏表达机会。

“这样的创作者更容易有新的东西迸发出来。”陈廖宇说。

陈廖宇透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确定的是“中国特性”这一作品骨架。

不论是已经播出的二维+国风的志怪短片《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还是讲述“身份认同”的三维短片《林林》和后续未播短片PV,皆是基于“中国特性”之上,交织传统和现代文化,以不同美术风格和艺术审美进行填充,最终达成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振。

图|《小妖怪的夏天》

目前看来,展现“新生命力”的创作契机和“中国特性”作品骨架,正构成了《中国奇谭》的成功方法论。

02 B站:《中国奇谭》是意外之喜

2022年10月,B站发布了“2022-2023国创动画片单”,其中并未见《中国奇谭》的身影。对此B站副总裁张圣晏解释道:“彼时《中国奇谭》还未送审,确切的播出日期还无法确认。” 作为国创动画的开年红,张圣晏也坦言,B站确实没有预料到《中国奇谭》能够在短时间吸引如此庞大的受众群。

据B站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初,美影厂找到B站接洽《中国奇谭》这一项目,双方进行初步讨论;2022年中旬,B站对《中国奇谭》进行单集分镜评估,通过总导演陈廖宇向每个分集导演进行意见传达和交流。

在B站内部,《中国奇谭》的定位并非商业化项目,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国风企划,承担着中国动画风格、类型多样化探索的角色。因此在整个制作周期中,作为《中国奇谭》的出品方,美影厂负责整体内容、艺术风格以及技术上的运筹帷幄,B站作为当下头部动画播出和制作平台,从市场和用户角度给予扶持。

 图|《中国奇谭》

具体而言,除资金支持外,短片内容和风格由《中国奇谭》的单集导演把控,美影厂和B站则成立了联合监制委员会。对于一些故事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短片,B站会预判观众的反馈,在关键情绪点的变化、气氛渲染上提出适当修改建议。

例如《小妖怪的夏天》中,该片的结局引发不小讨论。部分观众认为,小猪妖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后理应结束,悲剧色彩更震撼人心;而多数观众则认为,小猪妖“复活”重新点燃观众希望与信仰,剧情无需刻意深刻。

事实上,《小妖怪的夏天》最初的结局是前者,B站与美影厂后来建议结局应更加符合观众观影习惯,最终导演於水通过对剧情的出色修改和丰富,也意外让观众获得“圆满感”。

基于对艺术创作的尊重,B站更多从观众角度出发,为《中国奇谭》中期制作产能赋能。张圣晏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通过联合监制委员会,B站制片方经常为导演应援加油,“被鼓励过的导演,最终成片的效果都非常好。”

除了辅助内容的生产,B站对《中国奇谭》的排播也进行了精细的排兵布阵。

《小妖怪的夏天》作为免费播出的第一集,在8部影片中承担“前菜”角色,易懂、有趣、轻松是其入选的标准。而在口碑铺垫之上,第二集《鹅鹅鹅》的剧情相对晦涩,此时辅以B站用户擅长的二创解读,推动整部影片口碑和热度的二次发酵。

总的来看,B站作为播出平台,具备天然的动画土壤,助力《中国奇谭》所代表的国创新生命力的成长;而《中国奇谭》的出圈,也是B站奉行“有趣、独特和可执行”的动画作品合作标准之上的意外之喜。

03 尊重创作规律+共鸣是好内容前提

在《中国奇谭》中《鹅鹅鹅》导演胡睿的采访视频中,有不少观众在绝赞这部作品的同时,也把冷冽的视线投向了B站还在播出的另一部作品《三体》。

图|《鹅鹅鹅》

任何作品都没有可比性,客观上我们也不能否认B站在《三体》上所下的功夫,但在大众的舆论场,所有的内容创作者都需要面对来自观众的多元意见,这也是内容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B站史上投资与制作量级最大动画作品,《三体》播出后目前相信大众已有评判。而首播时间相差仅20天的《中国奇谭》,播出三集后豆瓣评分仍稳定在9.5分,不论是从制作体量还是口碑上,都指向“大力没有出奇迹,四两却能拨千斤”这一残酷现实。

撇开观众的遗憾,作为内容创作者,相信更应该思考的是,究竟《中国奇谭》目前比较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答案或许可以借用B站副总裁兼COO李旎曾说过的一句话。

“好内容的诞生,就是尊重创作规律,对创作者报以尊重。”

与《中国奇谭》身上,弱商业重风格的故事展现,迷倒了不少观众。这背后,尊重创作规律,为崭新的创意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容错和自由空间。从这个层面理解,《中国奇谭》成为黑马或难以称为偶发性事件。

据陈廖宇介绍,从2020年底到2022年暑期,《中国奇谭》总筹备期达到一年半,为这部小体量的短片集,争取到了更多在剧本、制作上的打磨时间,而自由的创作空间也大大激发了导演们的积极性。

《林林》的分集导演杨木提到,《林林》在8部短片中投入经费最多,但预算仍然有限。他经常亲自上手绘制,和团队加班加点赶制,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而这一切皆源于《林林》是杨木遇到的最开放和自由的项目。

图|《林林》

同时,基于中国特性的表达,实现观众与内容的情感共鸣,也是《中国奇谭》目标导向之一。

在《小妖怪的夏天》中,虽借用《西游记》的外壳,但主角却是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小猪妖。在主角被“领导”们的蹂躏中,观众直接代入自身“打工人”的境遇,主角的隐忍性格让观众感同深受,这也是与当下中国话语结合的结果。

而第二集《鹅鹅鹅》的故事原型,同样来自于中国南朝梁时期的志怪小说《阳羡书生》。

据导演胡睿回忆,这个故事共改编了四版,最终还是保留了原作的主要架构,唯一的改编是让不同配角的心上人与主人公发生互动,即将当代人的情感折射进故事中,引发思考。

不可否认,《三体》动画作为商业化案例,在动画IP全流程的运营、商业变现层面是成功的,但离一个好故事仍有距离,这或也影响到了后续的可持续商业化变现路径。

而基于遵循创作规律和共鸣之上的《中国奇谭》,其未来的长线运营,或能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