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瑞鹏冲击“宠物医疗第一股”:3年累亏近35亿,2000家宠物医院并未起规模效应

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招股书, 欲冲击“宠物医疗第一股”。

近日,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以下简称新瑞鹏)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招股书,股票代码为“RPET”, 欲冲击“宠物医疗第一股”,摩根士丹利、瑞信、中金公司以及瑞银为其联席主承销商。

得益于这几年宠物经济的繁荣,新瑞鹏的门店数量以及业务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不过至今尚未实现盈利,随着营收节节攀升公司却陷入“越增收越亏损”的怪圈。

医院数量近2000家,三年亏损35亿

据了解,新瑞鹏的前身瑞鹏宠物医院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不过公司于2018年退市,其后与高瓴系宠物医院体系重组为新瑞鹏集团。除了宠物医院外,新瑞鹏现还开展了包括宠物美容造型、宠物商品零售、互联网医疗等业务,覆盖了宠物生态产业链的主要环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及2021年,新瑞鹏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宠物医疗服务平台(就医院数目及宠物医疗服务收入而言)。截至2022年9月30日,新瑞鹏在中国的宠物医院数量进一步增加到1942家。

本次IPO前,公司创始人彭永鹤合计持股31.8%,高瓴则持股35.8%,此外腾讯、雀巢、碧桂园、清池等一众产业资本及知名机构均为其投资人,最新一轮的融资估值高达300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新瑞鹏实现营收分别为30.08亿元、47.84亿元、43.15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0.00亿元、13.11亿元和11.09亿元,不到三年时间新瑞鹏累计亏损了近35亿元且逐年加大。

image.png

具体来看业务种类主要分三大块。报告期内宠物医疗服务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8.3%、62.2%及52.9%;供应链服务分别占总营收的19.7%、26.8%及36.5%;本地生活服务分别为12.0%、11.0%及10.6%。

不难发现,宠物医疗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而供应链服务在近两年增长较为迅猛。报告期内,新瑞鹏分别为约170万名、250万名以及220万名活跃客户提供宠物治疗服务,分别完成约430万例、580万例以及470万例医疗病例,推行中心宠物医院+专科宠物医院+社区医院 (1+P+C) 的宠物医院网络及转诊系统。

门店扩张未起规模效应,单医院创收下滑明显

新瑞鹏的持续亏损与其毛利率偏低不无关系,看起来很赚钱的“它经济”业务在这几年的实际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其背后正是野蛮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过去几年,新瑞鹏以投资并购等方式与全国知名的连锁宠物医院达成合作,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资本化的步伐非常明显。截至2021年末,新瑞鹏已拥有23个宠物医院品牌以及1887家宠物医院,大约是中国排名第二至第十的竞争对手宠物医院总数的三倍。

image.png

自2019年以来,公司已经收购超过1000家宠物医院,管理整合造成人工成本走高,开不了源又节不了流也难怪越扩张越赔钱了。

从门店数量来看,新瑞鹏宠物医院总数从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1942家下降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850家。此外,单医院收入方面公司也出现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单医院创收分别为167.8万,157.6万、117.6万。

除了单医院的创收锐减外,成本角度居高也是一大问题,兽医、医疗助理和美容师等人工成本是宠物护理服务最大成本构成,报告期成本占比分别为 52.8%、54.0%、55.1%。这一数据在新三板上市期间仅为20%多。

高速发展中乱象频出,募资重点仍在扩张

事实上,我国的宠物医院虽有一定医疗技术壁垒,但大部分服务门槛较低,行业标准并不健全。目前业内仍存不少问题,例如专业医生资源稀缺,标准化程度较低和行业集中度偏低等等。

新瑞鹏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不规范之处,并且受到了多次行政处罚,在2022年且仅美联众合动物医院这一个品牌,旗下的多家宠物医院就曾得到至少7次行政处罚,原因包括了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射线装置使用活动、进口兽药的使用情况未被合规记录等。

不可否认,中国宠物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宠物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550元亿提升至2026年的136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0.0%。宠物医疗有望成为一个千亿极规模的大市场。

而从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毛利最低的宠物医疗服务板块似乎已经到了瓶颈,而供应链服务分部的增长相当可观且历年的毛利率达到10%以上,在2022年前三季度,本地服务的毛利率亦达到7.2%,均远高于同期宠物护理服务的毛利率。

不过从募资用途来看,宠物医疗服务仍是大头项目。新瑞鹏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把募集到的资金约35%用于扩大在中国的宠物医院网络,进一步升级宠物护理服务;约20%用于提高供应链服务和本地生活服务能力;约20%用于探索上下游业务合作机会和全球化扩张;约15%用于研发加强数字化和技术;约10%用于运营资金和其他一般事项。

image.png

不过,想要在美股讲好宠物经济的故事,最终还需要过盈利这一关。(蓝鲸上市公司 金磊 jinlei@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