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获亿元融资,张涛危机解除了?

拿下“救命钱”后,普渡难如愿进入“安全区”。

文|子弹财经

前一年被曝大裁员引发风波,转年就官宣了融资喜讯。

这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以下简称普渡)身上上演。

近日,普渡宣布完成过亿元C3轮融资,由普华资本独家投资。企查查数据显示,成立至今,普渡共完成8轮融资,保持着每年至少融一轮的节奏,投资方包括腾讯、美团、红杉等知名企业及机构。

普渡上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9月,数额约5亿元,近一年半时间没拿融资,再获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拿下如今这笔堪称“救命钱”的关键融资后,普渡就能如愿进入“安全区”了吗?

1、连续创业者,高光与风波

张涛第一次创业始于2009年,他当时选择的方向并非商用机器人,而是类似飞行汽车的飞行器。

然而,在捣鼓了大半年后,他发现飞行器创业这个事仅靠个人能力很难做下去。无论是技术的成熟度、市场接受度还是商业化落地,于他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只好放弃这条赛道。

首次创业失利后,张涛重新寻找创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中国许多投资人以及像他这样的创业者,都会关注全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公司等等,但国内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聚焦该领域。

因此,张涛萌发了新想法,和林军在2010年创办了科技媒体“雷锋网”,以媒体的视角看科技项目。

虽说雷锋网的创业还算顺利,但张涛内心的“机器人创业梦”一直没放下。2012年,他从雷锋网离开,并进入机器人行业创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开发了教育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产品,但受限于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使得产品的成熟期较长,两个产品的市场推广都遇阻。

2016年初的一个晚上,张涛和几个朋友吃饭,在距他们不远处,因为服务员上错饭菜、服务不周,一名男子对着传菜员破口大骂,该“小插曲”持续了半小时有余。

彼时,张涛心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如果有个机器人送餐就好了。这样一来,食客或许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服务员也不会遭受这般委屈。

彼时恰逢国内处于AI、机器人的风口期,有了之前创业经验的积累,张涛意识到商用机器人上下游都处于“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拐点,属于机器人创业的时机即将来临。2016年1月,他创立了普渡科技并确定进入送餐机器人市场。

花了5个月,普渡团队研制出第一代室内配送机器人“欢乐送”,首先把产品放在一家海底捞门店试用,随后逐渐推广至3家、30家海底捞门店,直到2019年底全国数百家海底捞门店都在用普渡的送餐机器人。

2020年,可以说是商用机器人落地的元年。据「子弹财经」了解,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出于防控需求,助推了配送机器人被市场认可的速度,普渡的订单一下子暴涨。

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普渡消毒机器人“欢乐消”系列也陆续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也是普渡团队快速扩张的一年。据脉脉平台网友爆料,2021年初,普渡团队规模仅为300人,到了2021年12月,这一数值已被更新为3000人,增长9倍之多。

与此同时,普渡在2021年的4个月内完成了两笔共约10亿元融资:分别为5月的5亿元C1轮融资和9月的近5亿元C2轮融资。彼时的张涛和普渡,都迎来了创业路上第一个高光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根据脉脉平台网友爆料,2021年底普渡开启裁员模式,2022年2月和6月团队规模分别为2000人和1300人。甚至传出2022年7月普渡团队或只留500人,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 / 脉脉)

普渡大幅裁员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内部经营不善的问题,以及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按理说,普渡这样的处境其实并不利于继续融资,那么在刚完成的过亿元C3轮融资中,投资人到底看中了普渡什么?

2、仅5%的市场渗透率

先从客观层面分析,普渡在裁员风波后仍受投资人认可的原因。

一方面,普渡所在的商用机器人行业正迎来政策利好。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普渡聚焦的市场潜力足够大。安信证券研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以及产业升级都意味着服务机器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5%。

浙商证券研报也表示,202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预计达217亿美元,同增26.16%。其中,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预计达65亿美元,同增32.65%。而且,此前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和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的增速均为正值。

当然,普渡再获融资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产品本身。

公开信息显示,普渡已实现电机、单线激光雷达、RGB深度相机、计算平台及运动控制器四大商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产品主要为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

“我个人认为,普渡产品还是能打的,不论是从视觉导航、人机交互还是ID设计,产品本身没什么问题。普渡去年裁员风波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于管理不善。”长期关注商用机器人行业的徐玮向「子弹财经」表示。

据徐玮了解,2021年底普渡开始对组织架构缩编,其整个业务、组织、市场及人事等在2022年秋调整完毕。

“去年普渡过得很不如意,但友商过得也并不轻松,在这种情况下,友商没有迅速拉开与普渡的差距,导致餐饮配送市场仍有一定的挖掘空间。”徐玮分析。

数据显示,2022年普渡出货量超2万台,在收入构成上,普渡海外销售占比从2019年的8%提升至2022年的超80%,曾拿下日本餐饮龙头云雀集团单笔3000台订单。

上述情况是普渡进行新一轮融资的“底气”,不过在拿到过亿元融资之后,普渡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

3、危机真的解除了?

事实上,尽管普渡刚拿下至关重要的一笔融资,但仍有几个“直击灵魂”的问题需要回答。

首先,商用机器人功能“鸡肋”的问题解决了?据「子弹财经」了解,目前餐厅服务机器人尚无法实现服务员的所有功能,只能把菜端到桌旁,但不能完成摆盘,需要由顾客自己动手完成,更像是自助餐,用餐体验大打折扣。

而且,餐厅机器人并不具备自主服务能力,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还存在技术门槛。

如果商用机器人功能“鸡肋”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很多属于“普渡们”的潜在客户最终为商用机器人买单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其次,普渡“分期付款”的模式是否还存在?此前,有媒体指出,普渡的销售人员曾为获得业绩,开发出了“分期付款”模式,签单只需给出总金额10%-20%的首付额度即可,根本不在意该笔合同能否正常回款。

但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不仅会提高普渡的财务风险,也不利于其现金流的周转。而且,倘若客户发生违约,公司还可能产生坏账损失。

2022年,普渡“直销+经销”带来的收入占比超9成,在这样的销售模式下,如今普渡的销售体系是否“健康”,销售队伍的搭建是否有序……这些涉及交易层面的事情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营收。

再则,普渡如今盈利实现了吗?张涛曾在2022年7月4日发布的全员信中提到,商用机器人行业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灵魂问题,那就是全行业几乎都未实现盈利,而普渡要争做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商用机器人公司。

那么,普渡的盈利期何时才能到来?资本还要为其输血多久?

事实上,普渡要实现盈利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依靠硬件销售进行盈利,且随着近两年行业内玩家数量的增多,也开始出现价格竞争的情况。

另值得注意,商用机器人公司的落地场景主要集中于餐饮、酒店、展馆及医院等,不同品牌略有差异,譬如普渡、擎朗主打餐饮场景,云迹侧重覆盖酒店场景,猎户星空重点关注展馆、医疗等场景。

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各品牌间的落地场景愈来愈趋同,在上述主要领域均有产品推出。而且,餐饮是本地生活行业最大的基本盘,该领域是商用机器人品牌们的必争之地。

而行业竞争的激烈,势必将推高普渡的营运成本,进而削薄其利润空间。

最后,普渡的管理能力是否有提高?此前据媒体报道,普渡团队的快速扩张与公司的治理能力出现脱节。而张涛曾在去年2月就红包事件发布的致歉信中表示,会继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如果普渡的治理能力依然原地踏步,这意味着很难做大做强以及市场竞争力难有突破。

除此之外,普渡也面临下沉市场扩张时人员数量及运营成本上涨的问题。

近几年,普渡正积极向下沉市场扩张。但相比一线城市集中的商业街、购物圈,下沉市场的商户分布会更加分散。而且,当地所能满足机器人运维的人才数量也极为有限,因此公司在此地需要分摊的人员数量、运营成本往往不会低于一线城市。

还有就是,普渡不得不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普渡的出海版图已覆盖中国境内、北美、欧洲等超60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

不过,文化差异、本土市场规则以及监管环境的差异是商用机器人厂商出海的“拦路虎”,且国内的成功路径不可能直接复制到海外,摸索本地化服务的过程漫长而艰难。

4、结语

政策利好、疫情来袭、产品不错,曾一度让普渡站上风口,吸引到腾讯、美团、红杉等明星资本大力投资。

疯狂的团队扩张后又被曝大裁员,也曾把普渡和CEO张涛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今的普渡虽说拿下了新一轮融资,但这绝不意味着解除了生存和发展危机。产品功能是否鸡肋、公司治理能力有无提升以及是否实现盈利等问题,都等着张涛给出答案。

*文中徐玮为化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