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的2022:在波动中培育确定性

虽不是主营地产,但所有的主营业务均围绕地产,在地产寒流旋涡下,贝壳的2022年,也走得很是艰难。

从流量数据看,2022年,贝壳总交易额为2.61万亿元,同比下降32.3%。其中,存量房交易的总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同比下降23.4%;新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9405亿元,同比下降41.5%。

与此同时,受到开发商结转周期拉长影响,2022年末,贝壳计提了信用损失准备19.51亿元,占到应收账款总量的32.37%。

整个2022年,贝壳实现净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24.9%;经调整净利润28.43亿元;净亏损为13.97亿元。

对于上述这些外力拉扯,在业绩会上,贝壳的管理层也坦言在2022年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2022年里,贝壳把工作重心,转向于了着力于管理成本、优化效率及深化运营。

即培育更具确定性的内力,去最大程度抵御不确定的行业性风险。

步入2023年,诚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所述,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今年2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55个和4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9个和27个。

大环境的回暖,也在拉动贝壳走出谷底。

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在业绩会上表示,截至2月底,贝壳平台存量房交易同比大幅回升,交易量接近21年同期水平,即存量房交易最活跃的年度交易水平。新房承销数据也出现明显的同比回升,恢复至接近2020年疫情后的交易水平。

但在同样经历了行业深度调整周期后,面对这轮市场恢复,贝壳也比以往更加谨慎。

今年,贝壳不打算继续高速扩展规模了,转型追求高质量增长——通过提高店效与人效,用更克制的成本,做更高效的利润。

“一体”不要空头流量 要现金流

事实上,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供需两端的房地产支持性政策进一步铺开,贝壳的运营数据已经开始出现多维度回暖。

具体从年报中看,受全国核心城市、成都及长三角存量房市场复苏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贝壳存量房GTV四季度率先实现1.5%的正增长,新房GTV同比虽然仍下降26%,但整体表现已经优于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0%的平均水平。

而今年以来房价止跌,市场情绪改善,贝壳的交易量也实现了前文所提到的快速修复。

但贝壳没有被回暖的流量蒙眼,反而抓紧“晴天补屋顶”——更强调风险把控与结转效益,求一个落袋为安。

在此前,贝壳等渠道商为房企引流,通常采用“后付费”模式,即只有房屋买卖交易彻底完成,房企回款之后,才会向中介支付佣金。

这笔支出,通常算作项目公司的营销费用,过往常有房企拖欠支付佣金的情况发生,甚至部分规模房企本身的账期就在一年以上。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2021年底,贝壳推出了“快佣”模式。即开发商需提前垫付佣金,成交后快速结佣,经纪人的回款安全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快佣项目平均去化套数较非快佣项目高35%,开发商也获得了更好的销售去化。

加上贝壳还陆续迭代开发商风险评估体系,来前置管理业务风险,加强与国有开发商的合作,令国有房企销售占比至2022年四季度时提升至45%。

多重内部机制调整下,整个四季度,贝壳的“快佣”占比达到44%,比例较2022年初翻倍,回款天数也降至上市以来的新低——64天。

强管控现金流下,年末,贝壳的现金总金额从2021年的561亿,增到2022年的611亿,财务健康度有效提升。

“两翼”不要快速铺开 要先标杆后复制

提升更快的,是贝壳的“两翼”业务。

贝壳于2021年底宣布“一体两翼”战略,将家装家居以及租赁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其内部将一二手房产交易称为第一赛道,家装家居和租赁业务为第二赛道。

2022年里,贝壳家装家居业务实现合同额69亿元,同比提升31%;总交易额为54亿元,而2021年为2.13亿元;净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1.97亿元,提高到了50.47亿元;利润更是比2021年增长了900倍之多,达到14.58亿元,对贝壳整体的利润贡献率从0.8%升到了29.4%。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去年5月时贝壳完成了对圣都家装的收购及并表。

圣都家装总部位于杭州、业务聚焦长三角,擅长的领域是设计和施工,其他服务多与产业链品牌合作,在贝壳家装业务中承担着从“1到100”的复制任务。

去年7月份,圣都整装业务宣布开启全国化战略,在贝壳与圣都的协同效应下将以直营分公司形式布局西安、郑州、武汉、成都、广州等19个城市,提供一站式整装服务。

而贝壳的自有自营品牌被窝家装,主要负责贝壳在北京地区的家装业务,主推标准化产品。

基于两个品牌所在大本营的深耕度,2022年,贝壳家装在杭州和北京地区年合同额均超10亿。

据悉,贝壳还开启了另外两条家装线。一是家居新零售业务,包括定制家具、软裝、电器等品类,2022年4月开始推广,目标是让用户在装修时把家居产品一起买了。

二是贝壳美家平台,沿用房产中介业的平台化思路,定位为整装家居一站式服务平台。2022年11月在成都开了首家体验馆,提供整装、定制、软装、家电、局部翻新服务。

而另一个两翼业务——租房业务,也在持续扩大。

去年3月,贝壳把租房上升到战略层面,提出要实现2022年达到10万间房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贝壳租房业务进入了13个城市,总在管规模突破12万间,其中分散式租赁业务“省心租”的在管规模突破了7万套,已完成阶段性目标。

对于“两翼”业务,贝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会在2022年已进入的城市里惯性增长,而不会追求全面快速的规模增长。同时要对整装业务进行科学管理转化,实现租房业务去化天数下降、消费者满意度,服务者和业务效率的提升。

“2023年我们想把几个重点城市去打透,让几个重点城市成为标杆业务,也就真正完成了从0.1~1的突破。然后到2024年,我们可以将这些标杆城市向全国去复制和推广。”

2023继续降本增效 高质量发展

2022年,贝壳从“规模增长”步入“有质量增长”的阶段。

2023年,尽管市场缓慢在恢复,但贝壳却打算恪守“中性市场观”,打算继续慢下来,把人做透,把区域、城市做透,做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业绩会上,彭永东表示:“剧烈波动的市场是对行业长期的伤害,希望市场良性、有序地回暖。面对现在正在回暖的市场,我们会践行中性的市场观。作为居住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作为职业的经纪人,要坚持做追涨杀跌的反作用力,不跟风,不忽悠,客观、理性、多维度地评价市场,不放大焦虑,让市场更平稳”。

在“本轮市场恢复,行业并不会快速的增加产能”的思虑下,贝壳2023年的规划是继续做大店、优质店,仅考虑在少数有规模诉求的城市做经纪人的增长,同时要提升店效与人效。

过去两年间,贝壳的平台门店及经纪人数量其实在接续缩减。

按照贝壳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其经纪人数量为394020名,较上一年减少13.3%;活跃经纪人数量为349681名,较上年减少14%。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贝壳的门店数量为40516家,较上年减少20.6%;活跃门店数量为37446家,较上年减少17.4%。

但贝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尽管22年平台门店和经纪人数出现下降,但是平台经纪人和门店的结构效率都在持续改善。

尤其是二手房交易方面,贝壳重构了平台二手商机的分配机制,新的商机分配基于门店业绩积分,经纪人被匹配到熟悉房源的比例提升了10%,经纪人作业更聚焦,为了获取商机做的无效动作大幅减少,客户也获得了更专业的服务。

四季度,贝壳除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A类优质门店占比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德佑和贝联经纪人平均月度流失率降至不到5%,链家经纪人流失率降至仅3.1%。

同时四季度,贝壳净收入为167亿元,超出业绩指引上限和市场的一致预期,经营净利润扭亏回正至3.87亿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11.84亿元。

这便是降本增效的阶段性胜利。

“展望2023年,面对近期市场的复苏信号,基于中性的市场观,我们一赛道策略会比较连贯,在降本增效和管控风险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运营,改善生态,抓住高质量增长的机会。23年我们将会在长期的能力上做一些事,这些都需要更加坚定和持续的投入,例如生态治理、整装的产品和交付、对经纪人日积跬步地提效,去寻找和填补消费者、服务者需求和我们能力之间的差,践行社会责任,做社会、人民心中的好公司”,彭永东表示。

#2022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