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将近,博物馆会成为新的文旅“顶流”吗?

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复苏和研学旅行的兴起,博物馆成为新的“文旅顶流”,随之而来的还有博物馆、第三方旅游/研学机构以及游客之间的矛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国内旅游业迅速回暖,除了井喷的演唱会,博物馆也一度成为“打卡胜地”。

9月19日,首届微博文化之夜在郑州举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当时获得了“年度创新宣传博物馆”称号。蓝鲸财经的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管委会宣传推广部部长冉放,了解到了博物馆在今年旅游市场上的表现和承压情况。

冉放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三星堆博物馆在每一个小长假都是按博物馆的实际承载量放票并售罄,其售票系统每天的点击量更是一度达到了130万,“2021年(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是140多万,去年受疫情的影响,游客只有80多万,但是在今年,1-6月份游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数据”。

此外,据国内头部OTA平台携程发布的《2023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在携程平台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越主题公园排名第一,暑期博物馆类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倍。

为什么博物馆成为了旅游业的“新顶流”?

9月初,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6至8月),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1万亿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曾对媒体表示,虽然还未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这个市场应该是四年以来最好的暑期旅游市场”。报告中还表示,“亲子和研学旅游领先复苏”。

此外,上述提及的携程发布的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游、酒店度假、赛事演出、沉浸夜游等成为暑期消费热点。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游报名人次较去年翻2倍;历史人文、科学探索、亲近自然品类订单数较2019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且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暑期博物馆研学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35%。

除了旅游业复苏的大背景以及研学旅行的兴起,博物馆自身的运营,也进一步助推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据冉放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世纪逐梦”展区内,有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展示;在“巍然王都”展区,“三星堆遗址沙盘折幕”可以实现近二十个超高清画面同时播放;还有“一个开放式的修复馆,游客可以通过玻璃屏看到修复日常”等等。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特色活动还包括国家自然博物馆从8月以来开启的“博物馆之夜”活动;由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古都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博物馆剧本杀”活动等。根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暑期最热门的去处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赫然在列。

伴随着博物馆火爆的不仅是一票难求,还有对于博物馆承压能力的考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今年7月曾表示,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该决定曾引起广泛争议。此外,伴随着国内头部的OTA平台飞猪上“研学游”搜索量同比去年暑期增长超2.3倍的是,“同一目的地且出游时长相当的专业研学游产品,平均会有50%至70%的溢价”、“6000多的研学团,却连故宫门都没能进去”等新闻的出现。这些事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博物馆旅游热兴起且供不应求的当下,如何平衡好博物馆、第三方旅游/研学机构以及游客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今,伴随着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加长版黄金周”的到来,博物馆旅游热大概率会进一步延续。据携程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十一”假期的产品预订量环比前一周增长88%,比去年同期增长逾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