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90只基金“退出舞台”,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投资者应该怎样避免遇到即将清盘的基金?

文|《金基研》 霞路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迷你基”徘徊在清盘的边缘。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截至9月18日,有超过5,800只基金的规模不足5,000万元,其中,有2,600多只基金的规模不足1,000万元。如果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已有190只基金清盘,较2022年同期增加38%。

按照类型,今年以来清盘的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分别有98只、48只和30只。那么基金清盘的原因有哪些?投资者应该怎样避免遇到即将清盘的基金?

一、基金“退出舞台”的原因有哪些?

从表面上看,公募基金清算的原因主要有规模不足、基金转型、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等。其中,基金规模不足或是目前公募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

从法律规定上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也就是说,当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足200人,且两种情况种的任意一种发生持续超过20个工作日时,基金就有清盘的可能。

比如,部分契约型开放式基金的清盘触发条件为“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程序进行清算,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对于契约型开放式的发起式基金而言,部分产品除了份额持有人数量低于200人和基金净资产值低于5,000万元这两种情况会触发清盘外,其基金合同生效日对应日当天的基金净资产过低也会触发清盘。比如“基金合同生效日起3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并按照本基金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清算,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

另外,基金还有可能会因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事由进入清算程序,比如因某事项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而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决定基金进入清算程序等。

二、关注“4个方面”,规避即将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

近年来,公募基金市场扩容速度加快,基金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基金的清盘或是基金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发生的良性现象。

一方面,规模过小或基金份额持有人过少的基金,其清盘可有助于基金产品的优胜劣汰。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这类基金的清盘有助其将人才和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进其旗下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规模过小或运营不善的基金,其清盘可有助于投资者规避费率高昂或规模过小基金,以降低投资成本或者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资产的清算过程,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以上,且在基金资产清算时,投资者不能赎回基金份额,在基金清算结束发放资金后,投资者才能取回资金。也就是说,在基金的清算期间,投资者可能会因未能及时取回资金而错失投资机会。

既然基金清盘可能是公募基金市场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基金投资者又应该怎样规避那些即将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呢?

首先,可以关注基金的规模变化。一般而言,基金管理人每季度都会公布一次基金的规模数据,投资者可以看看自己所持有基金的规模是否低于5,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基金合同还约定了合同生效日对应日规模的最低值,投资者还应该在基金合同生效日的对应日之前,看看基金季报所披露规模是否过低。因此,投资者可以在投资基金前,选择鹏华创新增长一年持有期混合A、易方达大健康主题混合等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基金,或基金规模与基金本身类型相适应的基金。

第二,投资者可以关注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的变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数量,即基金持有人户数,在基金的年报及半年报中披露。虽然实际上基金因份额持有人数量过少而导致清盘的情况发生得较少,但基金因份额持有人的数量减少过多时,基金的规模可能会同时变小,因此该数据或仍值得参考。

第三,是关注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基金清盘的原因,除了份额持有人数量过少或基金净资产值过低,还有因其他事项发生需要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而大会投票决定终止基金合同导致基金清盘的情况。

第四,对于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基金的存续期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部分封闭式基金约定了基金的存续期,在存续期到期时,如果基金不延长存续期,就有可能会进行清算。

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公募基金,其触发清盘的条件各有不同,而相同类型的基金也有可能会因不同原因导致清盘。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该要看清楚基金合同所载明会触发清盘的各个条件,而在持有基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基金的持有人数量和基金规模的变化,并及时作出投资决定。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